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方向
科研方向

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国家战略,以国家及地方环保产业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发挥集团轻工学科优势和紧邻太湖的区位优势,形成了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环境生物技术、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污染控制化学、环境岩土工程和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六个研究方向。学科长期坚持人工纳米材料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纳米农业调控技术、发酵行业废水处理和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河湖淤泥建筑资源化处理与绿色节能建筑材料与结构研究,产出了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荣获2016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先后获批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减碳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


1. 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

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方向人员包括:王震宇、张光生、王传洗、张程、王丽红、梁婵娟、陶丽华、滕跃、郁红艳、乐乐、李健、陈菲然、肖正高、张小凯、李晓娜。该方向重点关注人工纳米材料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风险评估、纳米农业调控技术、农林废弃物的生物质炭制备及应用、稀土植物毒理及生态效应等研究。


2. 环境生物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方向人员组成包括:阮文权、刘和、缪恒峰、严群、郑志永、刘宏波、张学东、任洪艳、赵明星、黄振兴、邓芸、施万胜、杨昆仑、顾蓬、符波、张衍、刘国帅、肖小兰、崔敏华、王寒。该方向重点关注城市典型有机固废碳源高效生物转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围绕有机固废的处理处置资源化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在剩余污泥、餐厨垃圾及农林废弃物的碳转化率提升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突破了生物质能源转化效率低、转化产品利用难等技术瓶颈,通过技术集成,建立了废弃物高效处置及资源化技术体系,构建了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的新模式。


3.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方向人员包括:李激、李秀芬、邹华、王新华、王硕、张海川、王秉政、沈知章、张云、李祎飞、丁剑楠、付善飞、任月萍、杨桂军、成小英、詹旭、郝小龙、赵频、宋伟龙。该方向重点关注新型污染物在太湖中的赋存及生态毒理效应、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OMBR)原理与技术等研究。提出了借助MF 膜强化溶解性盐排放的控制策略,实现了低盐度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利用多重荧光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技术,构建了递进式膜污染控制策略。基于OMBR 瓶颈问题的突破,研发了一系列从污水中同步回收水和能源的新技术。


4. 环境污染控制化学

环境污染控制化学方向人员包括:杨士建、邹路易、梅剑、谢利娟、吕金泽、洪茜茜。该方向重点关注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围绕电力、冶金、化工、交通等主要污染源节能减排的需求,以重金属、氮氧化和挥发性有机物为主要控制对象,重点突破了冶炼烟气汞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机动车尾气氮氧化物净化技术、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减排技术等,构建完善了产业技术创新链,推进了重大技术产业化和转化应用。


5. 环境岩土工程

环境岩土工程方向人员包括:姜晨光、孙秀丽、刘文化、周太全、李吴刚、张大林、张清峰、张雅婷、杨兰兰、康凯、王龙。本方向立足于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探究河湖底泥及污泥改性机理,建立改性土体静动力本构模型及数值模型,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以及岩土边坡环境友好型加固防护措施。。


6. 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

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方向人员包括:邹昀、冯小平、李天祺、王登峰、贾哲敏、李志华、顾冬生、严心池、王城泉、成虎、付李、王晓菡。本方向立足于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领域,提出标准化和模块化连接技术,建立部分预制以及损伤可控型装配式结构、波纹板-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0932

服务邮箱:htxy@jiangnan.edu.cn